<form id="bdkis"><span id="bdkis"></span></form>
  • <nav id="bdkis"><optgroup id="bdkis"></optgroup></nav>

  • <dd id="bdkis"></dd>

    金融知識普及月 | 防范“虛擬貨幣”詐騙

    時間:2021-09-08

        近日,多部門發布提示稱,一些不法分子打著“金融創新”“區塊鏈”的旗號,通過發行所謂“虛擬貨幣”“虛擬資產”“數字資產”等吸收資金,實則是炒作區塊鏈概念,行非法集資、傳銷、詐騙之實。

        今天,小編為您帶來金融知識普及月專欄的第四篇——防范“虛擬貨幣”詐騙。

     

    -以案說法-

        林先生熱衷于上網研究新鮮事物,對虛擬幣尤其感興趣,于是,他在朋友的推薦下加入了一個虛擬貨幣溝通群。在這個四十個人的群里面,實際上只有一個受害人(林先生),群里的其他人都是騙子團伙的成員,有的偽裝成行業工作精英,有的偽裝成投資者同伙,有的偽造成講課老師。在一段時間交流之后,有“投資大佬”在群里假裝“炫富”,說自己買了別墅又提了豪車,全因為購買了xx虛擬貨幣,收益極高。繼而道出自己資金周轉不靈,需要向群友借錢投資并保證豐厚報酬。騙子團伙在群里紛紛響應,林先生也忍不住跟風投資,最終被騙數十萬元。

     

    -“虛擬貨幣”詐騙常見手段-

        一是網絡化、“高大上”。這種騙局主要通過網絡或是聊天工具開展交易和收支資金。部分騙局包裝得“高大上”,以獲得境外優質區塊鏈項目投資額度為由頭,聲稱可代為投資。如果符合這樣的特征,極有可能是“虛擬貨幣”詐騙——消費者一旦上當受騙,資金還已可能被轉移至境外,難以追回損失。

        二是宣稱“只漲不跌”“高收益低風險”。有的騙局利用虛擬貨幣、共享經濟等概念進行炒作,甚至還請來名人為其“站臺”宣傳,強調“幣值只漲不跌”“投資周期短、收益高、風險低”等,以各種噱頭吸引消費者眼球。

        三是引誘投資者發展下線。不法分子以“靜態收益”——炒幣升值獲利和“動態收益”——發展下線獲利為誘餌,不僅吸引投資者投入資金,還引誘其發展下線,引誘更多人加入,具有非法集資、傳銷、詐騙等違法行為特征,最終會害人害己。

     

    -浙小金消保課堂-

        廣大消費者要增強風險意識,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,不盲目跟風虛擬貨幣相關的投機行為,謹防個人財產及權益受損。珍惜個人銀行賬戶,防止違法使用和個人信息泄露。及時舉報虛擬貨幣交易相關違法違規線索,對其中涉嫌違法犯罪的,應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。

     

    來源:經濟日報


   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
    <form id="bdkis"><span id="bdkis"></span></form>
  • <nav id="bdkis"><optgroup id="bdkis"></optgroup></nav>

  • <dd id="bdkis"></dd>